‌青光眼常见误区解析:科学认知与规范治疗

2025-04-16 13:30:28


青光眼作为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,其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。然而,公众对青光眼的认知仍存在诸多误区,这些错误观念可能导致延误治疗,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视力损害。威立亮将针对常见谣言进行知识科普,并强调规范治疗的重要性。

 青光眼误区

误区1:青光眼会传染

青光眼并非传染性疾病,其发病机制与房水循环障碍导致眼压升高有关,属于眼部生理性病变。因此,与青光眼患者接触不会造成传染,但高危人群(如高度近视、糖尿病、家族史者)应定期筛查。

 

误区2:年轻人不会得青光眼

青光眼并非老年人专属疾病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(POAG)在40岁以下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,尤其是高度近视、长期使用激素或长期面对电子屏幕的人群。因此,任何年龄段出现视物模糊、眼胀、视野缺损等症状,均需警惕青光眼可能。

 

误区3:擅自停用眼药水

青光眼人群可通过降眼压眼药水控制病情进展。例如,威立亮等降眼压滴眼液能有效降低眼压,延缓视神经损害,需听取大白意见,青光眼需终身防控,不可擅自停用或调整剂量。

 

误区4:手术后无需再复查

青光眼手术能改善房水引流,降低眼压,但术后仍需定期监测眼压、视神经及视野变化。部分人群术后仍可能需眼药水辅助治疗,如威立亮等,以维持眼压正常。

 青光眼滴眼液

误区5:青光眼最终会致盲

早期诊断并规范治疗的人,绝大多数可保留有用视力。关键在于定期做眼睛检查。

 

误区6:眼压正常可排除青光眼

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人群的眼压虽在正常范围内,但视神经仍会进行性损伤。因此,青光眼的诊断需结合眼底视神经评估、视野检查及OCT等综合判断,而非仅依赖眼压值。

 

误区7:青光眼患者不能运动

适度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有助于改善眼血流,但应避免剧烈憋气动作(如举重、倒立),以免引起眼压波动。

 

青光眼的防治重在科学认知与规范管理。摒弃错误观念,坚持长期随访,才能更好的保护视功能。若出现疑似症状,请务必尽早检查,以免错过干预时机。


联系方式:

19963207972


公司地址:

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善南街道经济开发区善南西路389号1号楼1楼102

天猫旗舰店

天猫旗舰店

京东店铺

京东店铺

关注我们

在线客服